藏粮于地藏粮于计,秀屿区上千亩旱稻丰收在望
发布时间: 2023-09-11   信息员:   浏览次数:
 

 在旱地上栽稻谷,是多少旱地农户不敢想象的事。而今,旱地资源丰富的秀屿区却是稻浪滚滚穗飘香,一派丰收的好景象。    720日下午,我院院长、福建农林大学林文雄教授带领科技特派员林生副教授深入秀屿区笏石镇、埭头镇等地察看旱稻长势情况,秀屿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涛,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许胜武陪同。



走进田间,低垂的稻穗、饱满的谷粒,成片稻田满目黄翠,长势喜人。蓝天碧野下,一阵阵微风吹过,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今年试种的千亩节水抗旱稻长势均匀,成穗率高,预计亩产量可达1300多斤。

节水抗旱稻的试种突破了水稻只能种在水田的思想禁锢,是稳定旱地粮食增产丰收的又一有效途径,等这批旱稻收割完后,就可以种胡萝卜了!林文雄教授望着成片成片的旱稻开心不已轮作可以养地、减轻病害,下一茬胡萝卜肯定会更高产!

本着宜粮则粮,应种尽种的原则,林文雄教授团队在秀屿区推广的旱稻+胡萝卜轮作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减轻连作障碍,实现生产力和地力协同提升,还可以化解耕地非粮化问题,实现粮菜协调发展,极大提高了经济和生态效益。

在秀屿区另一处仅有27亩的土地上,一块块带有标记的水稻试验田整齐划一,绿意盎然。为了保证技术成果在该区域的适应性和实用性,每一项技术只有在实验示范后,才能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五四农场旱地作物科技示范基地依托秀屿乡村振兴研究院,具有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普宣传和社会服务功能,同时也是技术成果的展示窗口。



针对干旱的威胁,福建农林大学生态学和作物学学科的师生们常驻于此,紧紧围绕国家战略与地方需求,开展优良品种引进筛选实验,旨在选育出适宜本地推广试种的种质资源。目前基地引进试种各种优质水稻品种多达50个,旱稻品种14个,大豆品种1200个,马铃薯品种10个,番薯品种14个,并持续开展草莓宿根连作培育实验、多年生水稻适应性实验、旱稻+大豆套种实验、玉米+大豆-马铃薯实验等。

路过的村民都夸这些水稻种得好,纷纷过来咨询水稻的品种和种植技术五四农场管理人员谢志雄自豪地说道。

秀屿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涛提出建议:研究院可以借用这一契机举办一次高素质农民培训,通过课堂教学、田间观摩、现场实训等方式,向农户传授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转化推广,增强农民的致富本领。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指出,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是耕地保护和改良的重要方面。下一步,我院将紧跟国家政策的步伐,立足秀屿区临近海湾、盐碱地多的区位特点,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因地制宜加快选育耐盐碱特色品种,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提高秀屿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