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稻绿色丰产高效栽培现场观摩及学术研讨会在南平建阳成功举办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落实福建省粮食安全工作会议精神,11月5日,在福建省农学会、南平市农业局及建阳区人民政府等部门的支持下,由福建农林大学发起,作物生态与分子生理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农业生态过程与安全监控重点实验室和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生态研究所承办的“2023 年再生稻绿色丰产高效栽培现场观摩及学术研讨会”在南平建阳成功举办。会议邀请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绍忠,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张建华教授,江西省农科院副院长刘光荣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国家千人计划获得者彭少兵教授,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马武军教授等全国知名专家以及南方10 省的再生稻专家,为再生稻发展把脉定向、建言献策。
开幕式由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科学与生态学院院长、国家优青许卫锋教授主持。期间,南平市副市长魏敦盛莅临大会看望慰问参会的专家学者,福建省农学会常务副会长叶夏、福建农林大学科研处处长汪世华教授、南平市农业局副局长黄益江、建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华等出席会议并致辞。
再生季稻最高亩产606.94公斤|福建全程机械化再生稻再生季产量再传喜讯!
稻穗飘香谷满仓。连日来,建阳各地再生季稻陆续进入收割期,金黄的稻田翻滚着层层稻浪,忙碌的收割机在稻田中穿梭,一派繁忙丰收景象。
当天上午,参会人员前往水吉镇和平村再生稻示范基地参加再生季稻测产观摩会。康绍忠院士、张建华教授、彭少兵教授等十多位国内知名专家组成测产专家组,对福建农林大学承担的“优质绿色水稻新品种选育极其配套技术研究”项目示范片进行测产验收。专家随机抽取了3块有代表性的示范片田块,经机收脱粒、称重、测定稻谷杂质及含水率,按含水率31.4%计算折率,折算实收干谷最高亩产为606.94公斤,平均亩产为551.17公斤,加上头季平均亩产767.8公斤,2023年再生稻一种两收实现亩产超高产1318.97公斤!测产专家组组长康院士当场宣布了这一结果,并对林文雄教授团队再创佳绩表示祝贺!
“我感到非常震撼,没想到再生稻的再生季产量这么高,亩产超过了600多公斤”康院士不禁感慨道,他告诉记者,全程机械化再生稻栽培技术有利于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是一种值得南方农村推广种植的稻作模式。福建农林大学林文雄教授团队在开展机收再生稻关键技术攻关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其技术体系进行了多年的大田实验示范,增产效益显著,可以在福建同类地区大面积推广。
再生稻是南方很多省份提高复种指数、稳定稻谷总产的一个重要措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动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早在2021年,为鼓励更多适宜地区发展再生稻,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福建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九条措施》,提出对再生稻种植户给予每亩20元催芽肥补贴。
传统的再生稻头季需要人工收割。随着劳动力转移和人工成本增加,人工收割头季再生稻的模式不为农民所接受,而常规机械收割头季稻对稻桩碾压破坏严重,影响稻桩腋芽萌发二次抽穗和再生季稻的最终产量。
“全程机械化再生稻是一种对栽培技术要求很高的稻作制度。”林文雄教授说,因为缺乏相应的种植技术,当地的农民基本放弃了再生季稻的收成,使其处于“有则喂养家禽,无则丢弃田间”的野蛮生长状态。为了让农民掌握再生稻种植技术,帮助种粮大户重拾种粮信心,2015年福建农林大学团队与建阳区农业农村局在水吉镇和平村建设了千亩示范片进行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示范基地采用了“全程机械化再生稻丰产高效品种筛选及其三保两促一攻(321)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通过再生稻种植良种良法相结合、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有效解决了机收再生稻低位芽萌发率低、机收碾压减产严重等难题,极大提升了再生稻的产量和质量,已经连续八年实现亩产超吨粮目标。
“现在种田没有以前那么辛苦了,从耕地、施肥、插秧、收割再到稻谷烘干,水稻种植基本上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水吉镇种植大户李家寿看着一排排水稻被卷入联合收割机内,脱粒、粉碎稻秆等工序一气呵成,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如今的他基本掌握了再生稻的种植技术,已经算得上半个“再生稻”专家了。他说,得益于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团队的技术指导,再生季稻亩产增产约300公斤,而且再生稻米质优、口感好,市场上供不应求,等再生季全部收割完,准备种些冬季蔬菜,收益会更高!
“该项技术不仅能增产增收,还能减少碳排放。”林文雄教授介绍说,“在施肥上我们采用前氮后移,通过缓释肥措施减少施肥的次数,达到节本又环保的效果!”
近年来,林文雄教授带领科技团队积极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农业高质量发展理念,通过不断优化技术集成路径,研发出了再生稻专用缓控释肥,把施肥次数由原来的两季5、6次减少到2次,在保证再生稻高产高效的同时推进节能减排,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经测算,应用该技术的再生稻较常规早晚稻种植模式节水15.1%,单位稻谷产量的CH4、CO2排放量分别减少34.11%、20.40%,全球增温势、碳排放强度分别降低26.1%、14.1%,减少施肥量20%。
众行致远|专家齐聚一堂共享“再生稻”学术盛宴!
当天下午,学术研讨会如期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康绍忠院士,福建农林大学林文雄教授、青岛农业大学马武军教授、香港浸会大学张建华教授、江西省农科院刘光荣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彭少兵教授、扬州大学杨建昌教授、贵州大学赵全志教授、四川省农科院徐富贤研究员、安徽省农科院吴文革研究员、重庆市农科院李经勇研究员、浙江大学程方民教授、湖南农业大学唐启源教授、广东省农科院钟旭华研究员、河南信阳农科院刘祥臣研究员、河南农业大学彭廷教授、江西省农科院邵彩虹研究员、四川农业大学邓飞副教授等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以及福建农林大学许卫锋教授等教师和博硕士研究生共计60余人共同参加了此次大会。
会议围绕再生稻超高产栽培的理论与实践、遥遥领先的中国再生稻研究与应用、小麦1BL/1RS易位系的高产机制解析、粮饲型再生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冬水田区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高效技术、北缘区再生稻高产稳产关键技术研究、重庆再生稻研究与应用、湖南再生稻概况与全程机械化探索、广东机收再生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四川再生稻品质形成的初探、豫南再生稻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江西再生稻发展与单产提升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江西省农科院刘光荣研究员和贵州大学赵全志教授分阶段主持学术研讨会。
会议最后,林文雄教授向所有参会人员表示诚挚的感谢,并对大会进行了闭幕总结,认为本次会议的报告专家观点鲜明深刻,极具代表性与思考性,是一场高质量学术会议。下一步,福建农林大学将继续深入与各大科研院校交流合作,共促再生稻产业实现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