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周祖翼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要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去年11月份,省委书记周祖翼莅临福建农林大学再生稻科技小院,对科技小院师生始终秉持艰苦奋斗精神,积极下沉到基层一线,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新时代青年科技人员提出殷切期望,他说:“年轻科技人员要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田间地头开展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促进粮食生产增产增效,带动和服务更多种粮农民,真正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周祖翼书记提出的“培养青年科技人员四炼(练)精神”是青年科技人员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的行动指南,在福建农林大学广大师生中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引发热烈反响。
青年人才是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为促进生态学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提高生态农业研究的科技创新水平,增强青年科技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意识,1月20日,由福建农林大学菌草与生态学院(碳中和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生态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生态过程与安全监控重点实验室、作物生态与分子生理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办,秀屿区乡村振兴研究院承办的学习贯彻省委书记周祖翼“培养青年科技人员四炼(练)精神”座谈会暨“第七届福建农林大学生态学研究生创新论坛”在秀屿东庄镇圆满举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福建农林大学林文雄教授,校团委书记周娟娟,菌草与生态学院党委书记陈月霄教授,莆田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郑文炉,秀屿区委副书记陈涛、副区长王浪,福建省科协科普中心发展部副主任韩牙琴,闽江学院组织部副部长乐上泓,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戴建伟,东庄镇镇长何李劲以及来自福建农林大学的专家、教授、青年学者、硕博士研究生等共计8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座谈会伊始,区委副书记陈涛上台发表重要讲话,他回顾过去五年里林文雄教授团队在区委区府的关心支持下所做的难辛工作和可圈可点成绩。去年6月份,在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团队的影响下,秀屿区30多个种植大户自发成立种植产业联盟,为秀屿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陈涛副书记在讲话中勉励青年学者,要践行四炼(练)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已任,并提出以下几点期望:一是提升学习能力,在广阔的农村值得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作为农林大学的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实现科研成果到产业效益的转化,真正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二是提升沟通能力,包括与镇村干部沟通的能力、与群众沟通的能力、与上下游企业沟通的能力以及与公共服务部门沟通的能力;三是提升抗压能力,青年学子们要沉得住气、静得下心,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养成事不避难的担当、勇争一流的锐气。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围绕周祖翼书记对广大青年科技人员提出的培养“四炼(练)”精神踊跃发言,纷纷表示会牢记周祖翼书记的鼓舞和鞭策,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周书记心里始终牵挂着我们青年科技人员的生活。”再生稻科技小院驻点研究生刘亚洲和姚飞飞饱含深情地回忆起周祖翼书记调研科技小院的谈话情景,“他问我们在小院是否吃得好住得惯,在得到我们肯定的答复后开心地点了点头,并嘱咐我们在生活中要多加实践锻炼,将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青年教师代表林文芳、吴林坤、方长旬结合近年来跟随林文雄教授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科技服务工作的经历,认为涉农年轻科技人员不仅要在实验室不断深化研究,也要走进田间地头,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农业生产增产增效,以实际行动帮助农民,真正将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同时呼吁广大青年师生们一起努力潜心科研、做好服务,努力做到“知识扎实、技能专业、服务到位”,把周书记提出的“四炼(练)精神”贯彻到位、落地落实。
生态学系主任张志兴表示,“四炼(练)”精神对生态学本科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应该结合生态学的学科特点和社会需求,不断完善和创新生态学本科教育,努力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生态学人才。
菌草与生态学院副院长吴则焰谈到,农林院校个别师生还存在“四谷不勤、五谷不分”的教育现象,因此,高校应更加关注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另外,他提出:无论是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还是做科学研究、培养学生都要秉持“初心、恒心与决心”。
校团委书记周娟娟在学习了周祖翼书记的讲话精神后表示,建设农业强国,青年是先锋的力量。未来农业一定是青年施展才华,彰显价值的广阔舞台。近年来,福建农林大学师生把论文从实验室写到了乡村振兴的大地上,把科研成果送到田间地头,打通科技成果转换的“最后一公里”。福建农林大学林文雄教授长期扎根在基层一线,带领科技团队奋斗在科技前沿,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翅膀,是我们广大青年科技人员学习的榜样。
省科协科普中心发展部副主任韩牙琴谈到,科技小院是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培养模式,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田间与课堂、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推广、创新与服务的紧密结合,福建省科协将持续加强科技小院建设,让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下得去、扎得深、留得住。
东庄镇镇长何李劲感叹,林文雄教授团队近几年在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助力地方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自秀屿区乡村振兴研究院成立以来,秀屿区的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五年来,林文雄教授带领硕博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团队,重点围绕粮食安全、种质资源保护、重要农产品供给、品种引进与筛选、农业生态保护等领域,着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的科技问题,探索旱地作物生产力和地力协同提升的技术路径,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技术体系,创造了撂荒地变农业园,盐碱地变金土地的奇迹。
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戴建伟感谢林文雄教授团队成员及青年学者为秀屿区乡村振兴事业的辛苦付出,提出将继续为青年学者搭建实践平台,鼓励创新创业,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聪明才智。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郑文炉认为,我国农业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希望青年科技人员担负起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充分激发自身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推动农业更加高质高效发展。
秀屿区副区长王浪是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作为一名年轻的“90后”干部,他回顾自己从高校做科研再到地方政府工作的亲身经历,认为此次会议选择在秀屿区召开本身就是引导学生下沉一线,进行“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的一个过程,其学术意义和实践意义非凡。我们作为一个青年科技人员,我们需要深入田间地头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锻炼政治领悟力、判断力和执行力。此外,通过这一次校外学习,学生不仅可以获得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还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自己所做科学研究的现实意义,达到知其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学习目的。
福建农林大学林文雄教授是一位亦师亦匠亦农的科技工作者,长期以来活跃在农业农村生产一线,在开展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等方面作出了有目共睹的重要贡献,先后评选为福建省农技协“最美科技工作者”、福建省科协“最美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协“2023年年度科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他以“月旦评高,风声树远”来勉励研究生和青年科技人员在学习、科研和工作方面要做到优中选优,力争取得更大突破,并现场向与会人员深入阐述了省委书记周祖翼教授所著《却顾所来径:大学与山水之间》的真正要义,剖析了习近平总书记“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重要论述与“培养青年科技人员四炼(练)精神”的关系内涵,启发我们广大科技人员要开展以“三农需求”为导向且应用性强的科学研究,真正解决农村实际问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会议最后,菌草与生态学院书记陈月霄在总结发言中强调,周祖翼书记提出的“培养青年科技人员四炼(练)精神”为我们的青年师生竖立了目标,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我们通过深入学习贯彻省委书记的讲话精神,有利于统一思想,提高政治站位,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
同期还举行了生态学科奖教金成立仪式,首批资金由福建省源于良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福建省武夷山瑞泉茶业有限公司以及莆田市秀屿区东庄镇商会会长林海影先生等企业和个人捐赠。生态学科奖教金的成立将不断提升本学科教师的教学科研热情,激励教师刻苦钻研、投身教育和科技事业,促进学科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向前,鼓励生态学专业学生刻苦学习,勇于创新!
当天下午,福建农林大学第七届生态学研究生创新论坛如期开展。会上,生态学科不同领域的硕、博士研究生进行了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参会人员就科学问题、应用研究展开了深入的学术交流,现场氛围异常活跃。
经评委老师现场打分,本次论坛会评选获奖名单如下:
博士组学术汇报:
一等奖:邹京南
二等奖:曾宇航
三等奖:许海龙、邱芸
优秀奖:吴颖、兰超杰
硕士组学术汇报:
一等奖:刘亚楠
二等奖:张晨璟、汤静
三等奖:李锦颖、甘妍、王裕华
优秀奖:曾春丽、曾鑫海、陈可之、连娟琦、陈鑫、陈美慧
墙报展示:
一等奖:张丽珊
二等奖:卢金连
三等奖:许海龙、刘赫
优秀奖:曾春丽、张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