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简报
Work Newsletter
第 58 期
南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24年1—2月
开展“追寻领袖足迹,赓续中华文脉”社会实践活动、中心成员参加“全闽乐购 乐购大田”活动、访企拓岗促就业|经济与管理学院领导一行赴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管委会、新农人与产业融合,乡村振兴活力之源
(1)光明日报(2024-01-11):助力全球减贫推动可持续发展——菌草援外的成功实践与经验
2021年9月2日,习近平主席向菌草援外20周年暨助力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论坛致贺信指出,2001年中国首个援外菌草技术示范基地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建成落地,至今这一技术已推广至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合作紧扣消除贫困、促进就业、可再生资源利用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发展目标,为促进当地发展和人民福祉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发展中国家普遍欢迎。
菌草技术助力全球减贫
菌草技术是“以草代木”发展起来的中国特有技术,实现了光、热、水三大农业资源综合高效利用,植物、动物、菌物三物循环生产,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结合,有利于生态、粮食、能源安全。菌草技术通过筛选与培育具有高固碳能力、高生物量和发达根系的菌草品种,达到对光、热、水等农业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生产出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菌草植物,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既节约资源又保护环境。菌草技术以生长周期较短、生存能力较强的草本植物,取代生长周期较长、生存能力较弱的木本植物来生产菌类产品,实现“以草代木”,减轻对森林资源的过度消耗,解决“菌林矛盾”,形成一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
菌草技术打破了木、草、菌间的生物学界限,实现融合发展,开辟了一个技术新门类。根据植物、动物、菌物三物循环生产理念,菌草既可作为培养基培育食药用菌,又可当作动物饲料及生物质能源与材料,还可通过工业化利用以制造板材、纸张等,形成草(植物)、畜(动物)、菌(菌物)相贯通的菌草循环产业模式,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菌草新兴生态产业形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菌草技术是中国在推进减贫脱贫过程中摸索出的一项成功实践,先后入选了“南南合作”项目、“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优先合作项目”和援助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项目,并于2017年被列为“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重点推进项目向全球推广。菌草技术的推广运用,已经在世界各地的减贫事业和农村发展中发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在土壤改良、水土保持以及解决土地盐碱化、荒漠化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环境效益十分明显。菌草技术通过对生态环境脆弱区进行生态修复,提高了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产量,开发出替代性生物质能源,形成了有利于生态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的综合效应。它是一项环境友好型、用途广泛型的技术,一项有利于促进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技术,一项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技术,既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菌草援外坚持“授人以渔”的援助理念,通过培训当地农业技术人员,传授菌草栽培和加工、食用菌栽培等实用技术,帮助合作国培养人才,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强自主发展的造血功能,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群众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创造了中国助推国际减贫的样板。截至2023年,已在国内外举办300多期菌草技术及菌草产业发展国际培训班,为106个国家培训学员1.3万多名,成为中国援外的“金字招牌”。通过培养当地技术人才,不仅为菌草技术全球推广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架起了一座座中外友谊之桥。
菌草援外是中国加强南南合作、致力于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坚定支持全球减贫和可持续发展事业的有力举措,也是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力抓手。通过菌草长期援外,中国进一步加强了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联系——从消除贫困到清洁能源,从推动畜牧业发展到解决水土流失问题,菌草技术正在为发展中国家脱贫、就业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强大助力。
推广菌草造福世界人民
20多年来,作为我国菌草援外工作的实施者,福建农林大学不遗余力推动菌草技术走向世界。从2001年起,学校牵头建设的菌草技术示范基地先后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卢旺达、斐济、莱索托、南非、马来西亚、厄立特里亚、中非、老挝、菲律宾、朝鲜等17个国家落地,派出专家团队90多批次、300多人次赴各国长期开展技术援助及推广。2012年,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挂牌启动,搭建起发展菌草技术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在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上迈出新步伐,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持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近年来,援中非菌草技术援助项目、援巴布亚新几内亚菌草和旱稻技术援助项目正式实施。2022年,福建农林大学作为依托单位获批建设中国—太平洋岛国减贫与发展合作中心。2023年,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成为联合国经社部的执行伙伴,双方联合在全球推广菌草技术。2023年3月,中国—太平洋岛国菌草技术示范中心在斐济启用,带动辐射周边萨摩亚、密克罗尼西亚、汤加等南太岛国。
目前,援卢旺达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公益性推广工作持续进行,为当地减贫作出突出贡献;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津巴布韦、坦桑尼亚、巴基斯坦、乌干达、南苏丹、厄立特里亚、泰国、菲律宾、老挝等国家正在进行菌草援助的前期准备;中国-墨西哥菌草技术示范中心筹备工作已启动……中国的菌草技术正在为更多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为了加快菌草技术的传播,近年来,《菌草技术》《菌草对外援助与可持续发展》等专著被翻译成18种文字,“菌草与国际减贫”等6门国际线上课程启动。随着菌草技术的不断创新、菌草推广面积的不断扩大,菌草产业链正在更多国家落地,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卢旺达,菌袋生产合作社和企业达50多家,一批青年菌草企业家正在成长,菌草已经成为当地的新兴产业,受益者超过2万人。卢旺达的菌草产业发展也为资源匮乏型国家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样板。在南非,菌草合作项目建立了1个研究培训基地、2个菇农合作社旗舰点和40个菌草培育示范点,为农村地区提供了200多个固定工作岗位,培训学员507人,1万多户家庭从中受益,当地蘑菇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走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南非菌草合作项目因此被誉为“中南合作典范”。
菌草援外里的中国故事
菌草技术在国际合作中开枝散叶、开花结果,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中产生了重要影响。菌草援外里的中国故事,让世界上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国为促进全球发展作出的贡献。
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的生动故事。菌草援外项目的长期实施,增进了中国同合作国的理解和信任,被赞誉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菌草在一些国家被誉为“中国草”“致富草”“幸福草”“太阳草”。菌草技术团队通过举办培训班和培养硕、博士留学生等方式,为援助国或合作国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这些学员在培训过程中对中国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利用所学所思、所见所闻,把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介绍给更多的朋友,展现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传播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故事。菌草技术具有多元生态功能,菌草最初被用于食用菌、药用菌的培养基,起到“以草代木”的作用;经过多年技术的创新发展,菌草的功能拓展到饲料、肥料、生物质能源领域。同时,菌草具有耐旱、耐盐碱、耐瘠薄、抗逆性强、保水保土等性能,因此还是生态环境治理的先锋植物。菌草技术已成为一项保护生态、带动增收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技术,在完善生物供应链进而减少人类向大自然索取破坏方面,在治理恢复土壤植被从而增加可耕地可用地方面,潜藏着巨大的生态功能。
展示实现人类共同发展的生动故事。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将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菌草技术已经被推广至全球100多个国家,给项目所在地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生活水平提升、特殊人群和典型家庭在脱贫致富上的向好,向世人生动展示了中国利用菌草技术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可持续发展的故事。
(https://net.fafu.edu.cn/rcspic/93/e0/c8418a365536/page.htm)
(2)南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党支部开展“追寻领袖足迹,赓续中华文脉”社会实践活动
2024年1月19日至20日,南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党支部赴福州市平潭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平潭台湾创业园和南岛语族考古基地,开展了以文化探源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让我们有了深刻的感悟:中华文化五千年,是我们成功的保障,我们要寻真以求善,观澜以溯源。“追寻领袖足迹,赓续中华文脉”要扎根实际,道虽学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图为支部成员在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
图为支部成员在平潭台湾创业园
图为支部成员在南岛语族考古基地
(https://net.fafu.edu.cn/rcspic/96/7f/c8418a366207/page.htm)
(3)中心成员参加“全闽乐购 乐购大田“活动
2024年1月27日,庄佩芬教授与巴布亚新几内亚及阿富汗留学到福州海都大厦前广场参加“全闽乐购 乐购大田“活动。中心成员重点调研头雁企业大田县鼎农农业有限公司,探讨其富硒青花椒产销状况。大田县美人茶、米糕、柑桔和菌菇等农产品特色明显,留学生对政府”三农“的支持措施印象深刻。
(https://net.fafu.edu.cn/rcspic/96/d0/c8418a366288/page.htm)
(4)访企拓岗促就业|经济与管理学院领导一行赴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管委会
2024年1月30日,经济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正处级)戴永务、副院长李坤明、南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庄佩芬、经济系副主任林畅等一行5人赴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管委会,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管委会政策法规研究室主任黎发明对戴永务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的欢迎。
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管委会政策法规研究室主任黎发明对戴永务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福建自贸试验区的发展状况。戴永务常务副院长(正处级)详细介绍了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科、专业基本情况以及毕业生规模,并表示将以此次访问为契机,以就业为切入点,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交流。
在交流探讨环节,黎发明主任表示欢迎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到管委会实习,双方就人才培养、就业促进、案例开发、课题研究等内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https://net.fafu.edu.cn/rcspic/96/f2/c8418a366322/page.htm)
(5)新农人与产业融合,乡村振兴活力之源
2024年2月1日-2日,南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党支部主任庄佩芬教授到福安市赛岐镇象环葡萄园和霞浦县霞浦电商特产园与头雁企业开展党支部活动。
在南国葡萄博物馆,头雁“水果姐”陈贵莲详细介绍福安象环葡萄产业的发展情况。福安农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农业”观念,积极推广“一村一品一特色”的发展思路,开创葡萄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占福建省50%以上的巨峰葡萄生产基地,奠定“北有吐鲁番,南有闽福安”的产业格局,成为全国果业发展样板。
在象环葡萄园,园内采用“一棚两用”的种植模式,在赛岐镇的葡萄架下,呈现出“葡萄+马铃薯”“葡萄+花菜”“葡萄+萝卜”“葡萄+上海青”“葡萄+莴苣”等多元化组合。同时种植葡萄和粮食作物,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促进农民增收,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新鲜、优质的葡萄,不仅保障了百姓的“粮袋子”,更保证了农民的“钱袋子”。
在霞浦电商特产园,头雁龚碧玲介绍霞浦电商特产园情况。该特产元由厦门乾宝投资,维巢科技、霞浦敢为天下鲜集团共同创建,是一个集电商、物流、仓储、展示、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园区。园区以“数宇霞浦 干鲜e城”为核心理念,致力于打造一个全方位的电商生态圈,推动地方特色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园区通过与当地农户和合作社合作,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引入电商平台,扩大了销售渠道,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这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学习先进农业技术和经营模式,在“一村一品”上大展拳脚,促进产业链完善,产品实现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进而发挥好主力军作用,继续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https://net.fafu.edu.cn/rcspic/97/66/c8418a366438/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