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学会森林公园分会
 
森林露营,布局一个属于你的游憩天地

  发布时间: 2015-06-19      

森林露营,布局一个属于你的游憩天地



      “森林公园中的露营地营建具有天生的优势”,这是美国人罗伯特·W·道格拉斯在《森林游憩》一书中对美国露营地作为森林游乐一部分所做的阐述。

       他的这一观点,正好契合了我国露营地“景区+露营”的模式,即选择在城市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郊野公园、湿地公园等风景资源丰富的区域设置露营地。

       近年来,以森林公园为主要载体开展的森林旅游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据初步统计,2013年“十一”7天长假,全国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5722万人次,森林公园直接旅游收入达63亿元,这一数据充分显示出森林公园独特的吸引力和巨大的市场效益,同时也为森林公园中露营地客流提供了保障。

       作为森林公园中典型的游憩活动之一,尽管森林露营近年来备受瞩目,但它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森林公园露营地类型的划分,不同类型的森林公园露营地该怎样建设,怎样形成较完整的规划设计体系等一系列问题,研究者为我们做了进一步的分析探索。


帐篷露营在南美 王兴国 摄



“对号入座”才能因地制宜

       森林公园露营地为野营这一典型的森林游憩活动提供了活动场地。根据露营地及其所处的森林公园环境特征,可将森林公园露营地划分为山岳型森林公园露营地、河湖型森林公园露营地和滨海型森林公园露营地三种。

       山岳型森林公园露营地的景观特点在于森林环境下,山岳风光、山涧、溶洞、峡谷等多种地质景观的呈现。根据山岳的不同高度,可以巧妙地将园外之景融于园内的视线安排,也可以为露营地设置提供更广泛的景观层次。如果将露营地设在山脚,可仰借高山;设于山腰,则俯仰皆宜;设于山顶,可俯瞰全景,借远山近湖之情,使游人在自然环境下得到全身心的放松。除了高度的选择外,此类露营地的选址还要注意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远离悬崖、落石,选择背风向阳的高阔地区。此外,还要尽可能地减少开发建设损耗。比如黑龙江伊春大黑顶山森林公园露营地就是一处典型的山岳型森林公园露营地。园区选择地形较为平坦,拥有黑龙潭的优质景观区域作为主要露营地,潭西侧是天然的疏林草地,面积开阔,且依山傍水,开辟为自驾车营地;潭南侧地势平缓,面积适宜,采光良好的同时森林郁闭度低,开辟为帐篷营地区;潭东侧则为游客提供了别墅风格的露营方式。

       河湖型森林公园露营地适于发挥其亲水优势,可布置于河湖沿线。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出于视觉效果考虑,可选择水面内侧弯曲的区域,此时视线的切线包含水面和水际线,而水中自然和人工的倒影相互交织,增加了空间的深度,并形成逐次展开的美景。像德国纽伦堡4星级森林型Waldsee露营地就是森林包围着湖泊,形成了优美的内弯景致,其各项活动都沿河岸、湖岸线展开,此举充分展现了森林和湖泊的自然美。

       为满足游客观海的需求,多数海滨型露营地将营地建在了海岸线旁,而这里正好可以欣赏水流、沿岸流、波浪等水的引力所形成的滨海景观及沙滩、沙坝等海积地貌。爱沙尼亚萨雷马岛4星级海滨型Tehumardi露营地就属于这一类型。露营地内林木茂盛,地势平坦,现代化环境设施和建筑都相对低矮,与海面相协调。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营地建设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相地合宜,则构园得体。”这是出自我国古代造园专著《园冶》中的一句话。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选址要合理。

       目前,我国森林公园按照游憩形式可分为日游式森林公园、周末式森林公园和度假式森林公园三种。其中日游式森林公园距城市的路程在1.5小时内,时间在半天左右;周末式森林公园距城市的路程可在2小时左右,时间在两天以内;度假式森林公园距城市的路程是3小时以上,时间则在3天以上。通过综合分析,并结合我国露营地现状,可以得出:将露营地定位在离城市单边距离300公里以内的森林公园是较为理想的。因此,周末式森林公园中的露营地相对会更受游客欢迎。

       根据露营地总体规划布局形式,按照空间发展类型可将其分为单中心布局模式和多中心布局模式。目前,国内外的露营地布局多为单中心布局模式。而根据露营地总体空间规划布局,大致可分为环绕型、层递型和串联型。环绕型布局模式适用于区域中主要景观要素突出的区域,它以休闲娱乐和管理服务区为中心,根据现状环境特点,将各宿营区围绕核心布置;层递型布局模式适用于台地式场地,它由管理区、休闲娱乐区、宿营区等逐级展开;串联型布局模式则适用于带状场地形式,它采取一条主线贯通,串联不同类型营区,平面形式略呈鱼骨状或树枝状。

       对于露营地中的道路规划,也应与森林公园原有道路体系相协调,一般分为主路、支路和步行路三级。主路连接森林公园景区公路和营地内各区域,支路是各营区内的分区连接道路,步行道连接游客通往各服务设施间的道路。由于露营地内人流、车流量大,因此还要尽可能采取人车分流措施,并限制车速,像南京大石湖营地内限制车辆速度不得超过每小时20公里。同时,道路规划设计还应遵循“通用设计”,以此为弱势群体提供更为便捷地服务,如美国大烟山国家公园露营地就针对残疾人和骑马爱好者设计了专门的通道。

       在植物规划设计方面,要保留场地内景观效果良好的植物资源,并对可以反映场地自然特征的植物资源进行生态恢复。遵循“适地适树”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选择无刺、无毒、无有害物质分泌的安全性植物营造植物景观。利用具有安全性和趣味性的植物种类,形成特色性景观效果。在植物选择上,可以选择抗性强、易管理的植物,并利用植物之间的生物防治,通过一系列生物控制手段,建立新的相对平衡。此外,露营地各分区还应按照不同的分区功能配置植物,如管理服务区内应选择具有标识性和引导性的植物,露营区应多选择具有观赏性的植物等。


浙江某地的森林露营地 王兴国 摄



功能齐备助力露营地快速发展

       如何充分发挥森林公园露营地的功能所在?

       其合理的分区至关重要。

       为此,可将其分为管理服务区、休闲娱乐区、露营区、外延拓展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更应遵循最低程度破坏自然环境的原则,建立生态保护区,营建环境友好型森林公园露营地。

       管理服务区包含为游客提供的各项必要的管理和服务设施,承担着游客服务、行政管理、购物、餐饮等服务功能,常见的有咨询、接待、登记、租赁、医疗等功能。小型营地往往在营地入口处设置管理服务中心,而大型营地则将管理服务中心设于营地中央,在入口处设置接待室。

       休闲娱乐区是提供各项公共活动的开放空间,可开展各种休闲、娱乐活动,通常布置于露营地中心位置。森林公园露营地中的各项活动应尽可能地融于自然,并鼓励游客开展室外活动。山地型森林公园露营地就可利用其山林优势开展如采摘、攀岩、健行、漂流、探险等活动。

       露营区被认为是露营地中最主要的生活区,是为游客提供停车、搭设帐篷的场地,特别是营位布置可以说是露营区设计的重要环节。由于营位总是重复性出现,设计时可构建露营单元,多次重复以完成设计任务。因此,露营地的规模应从游客数量和经营管理的经济便利等多方面考虑。据国外相关调查表明,一个理想的较小型森林露营地,应以25个单元为宜,单元之间设置至少6米以上的缓冲带,每公顷不超过20个单元容量为宜。露营区可选择的露营方式主要有帐篷宿营、自驾车宿营和小木屋宿营。

       外延拓展区作为休闲娱乐区的扩展,是不同露营地体现特色和主题的重要区域。其设置可根据当地自然和人文特征,结合所处森林公园自身的地域性特色,以及外延拓展区的场地现状加以布置,形成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的区域。

       生态保护区的划定则是为了避免露营地过度开发,用于保护场地内的生物栖息地、林地、地形地貌脆弱区域等。可以说,生态保护区是对森林公园中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保护性利用,尽可能就地取材,使露营地保持原始的自然风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作者: 兰思仁 朱里莹)        (转自绿色时报)


 

版权所有:中国林学会森林公园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