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院内新闻    正文

项目主持人兰思仁教授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实施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 2017-04-24   信息员:

同志们:
    在全省上下深入贯彻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之际,今天上午,我们在这里召开“福建红壤区生态修复和持续经营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实施会,部署和安排项目启动实施的有关工作。会议开得很及时、很必要,也很有成效。刚才,9个任务负责人的汇报,本身就是很好的交流,启发很大,达到了互相学习借鉴、共同进步提高的目的。这里,我重点讲3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项目实施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与“863”项目、“973”项目并称为三大科技主体计划项目,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承担这么高显示度的大项目,既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一是项目来之不易。从2012年6月启动申报到2014年9日正式下达,历时2年多,经历了申报、入库、论证、财务审查等诸多环节,也经历了不少波折,甚至可以用“起死回生”来形容。期间,项目组全体同仁无不辛勤工作和积极奔走,各级主管部门也始终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热情关心。科技部农村司、计划司等领导对项目申报和凝练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指导意见,省科技厅领导和相关处室负责人多次跟我们一起赴京汇报,省林业厅、省水利厅等主管部门也从各自角度帮忙呼吁,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所以这个项目能顺利获批,凝聚着从大家无数心血和汗水,凝聚着大家太多的期盼和等待。二是项目意义重大。红壤区占福建省土地总面积的83%,由于红壤资源本身的一些障碍因子和长期以来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壤生产力低下,水土流失严重。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具有重大意义,我们一定要从服务和推进全国尤其是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进行全面认识。它不仅可以增强红壤侵蚀区生态修复和持续经营的科技支撑能力,促进红壤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经营,也是福建创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扎实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奋斗目标的客观要求;是贯彻落实福建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认真做好“生态建设”和“对台交流合作”两篇大文章,加快推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基层和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强烈要求。三是项目任务繁重。科技部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十分严格,建立了一整套监督检查机制。本项目规划实施期为2014-2017年,由于项目下达时间比较迟,年底前我们就必须报送年度进展情况,差不多在明年底就要迎接科技部中期评估,时间紧、任务重。希望各课题、各任务的承担单位务必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负众望,不辱使命,扎实开展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把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完成好。
二、明确目标和任务,加大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
    “福建红壤区生态修复和持续经营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支撑计划项目由福建省科技厅负责组织实施,资助经费总额1710万元,由“中轻度侵蚀区生态系统修复与可持续经营技术的集成与示范”、“轻度侵蚀区退化生态系统修复关键技术的研发与集成”、“崩岗侵蚀区生态修复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3个子课题组成,每个子课题下设3个具体任务。按照国科发【2014】205号文件精神,整个项目实施工作必须在2017年12月完成。要组织实施好本项目,我们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落实目标和任务。项目的主要考核指标有:筛选适合南方红壤区不同强度侵蚀区应用的水土流失治理关键技术3套、中轻度侵蚀区坡地特色产业开发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6个;集成中轻度侵蚀区坡地特色产业相关新技术3项、新品种1个、新产品2个;制订坡地特色产业相关技术标准3项、强度侵蚀区生态修复技术标准1项、不同类型崩岗治理技术标准2项;编写强度侵蚀区植被恢复技术手册2册、提交崩岗治理技术2-4项,崩岗治理决策咨询报告1-2份;申请专利8-9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3-48篇,培养研究生55-58名;建设不同类型植被群落结构改造的标准径流小区35个,建设野外定位长期观测点20个、示范性治理崩岗25个;建立红壤区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示范基地7000亩,推广示范25000亩,等等。这些考核指标是由每个课题任务书汇总形成的,所以课题组之间的任务分工已经比较明确了。下一步,各课题组要进一步将考核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个任务,强化责任、细化举措,做到件件工作有部署、项项任务有着落,确保研究目标的顺利实现。二是选好试验和实施地。为了增强项目集成示范的效果,大家一致认为试验和实施地必须相对集中,应主要安排在长汀、宁化、平和、安溪4个县。经研究,拟定于10月10日至12日集中前往长汀现场查勘并初步确定试验基地布局。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等单位要帮助做好联络沟通工作,提前安排好查勘行程;各课题组务必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前期准备,研究提出试验基地所需的土壤、水热等具体条件以及规范化建设的统一标准。三是安排好时间和进度。各课题组要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实施方案,明确每项任务的具体内容、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确保可督促、可检查。四是加大成果发布与集成示范推广。原始创新是科研课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课题要团结协作,整体统筹攻关项目的关键技术,最终完成高水平、有应用前景的研究成果。下一步,我们还将成立项目咨询专家组,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担任顾问,以更好地指导和帮助我们。本项目的最大特色和亮点还在于对现有成熟技术的集成示范与推广,切实解决生产中面临的迫切问题。所以,必须深入分析核心技术如何实现集成研发,单项成果如何整合形成综合性成果,把编制相关技术标准、技术手册和培训推广作为重要内容,争取通过项目实施,培养基层科技人员600人,培训农民5000人次以上,吸收农民就业10000人。
三、加强动态管理和协调,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本项目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参加研究单位、地方政府、合作企业等诸多方面,必须要在规范化管理上狠下功夫,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机制,才有可能提高工作效率。一是加强组织协调。专门成立项目办,负责具体的协调联络跟踪。建议由马祥庆教授为项目办主任,陈世品副教授、林金石副教授为副主任,各任务联络人为成员;邹显花助理研究员为项目办总联络人。二是加强跟踪落实。建立季度经费使用报告制度、年度项目进展报告制度和中期考评机制,确保项目按原定计划扎实推进。项目办要通过公共邮箱、南方水土保持研究院通讯以及专门编制信息简报,建立规范的科学数据和成果共享平台,推动课题单位间形成常态化的交流沟通。三是加强经费管理。科研经费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确保把资金用在"刀刃上"。要实行课题和任务主持人负责制,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执行,严禁超标准、超范围开支和挤占挪用项目经费,杜绝腐败,防止浪费。
    同志们!让我们团结起来,精诚合作,充分利用目前的大好机遇和条件,扎实做好项目实施的各项工作,为加快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奋斗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南方水土保持研究院 Copyright?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