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长汀县曾是全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尤其在长汀县河田三洲等乡镇,水土流失造成寸草不生的荒山连片,被人形象地称做火焰山。如今走进长汀,不仅四处花果飘香、水美林丰,还建成了国家级湿地公园。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经验让曾经的荒山变成了绿洲。
国庆假期,地处三洲镇的汀江国家湿地公园,每天都吸引上千名游客前来。
游客:来到这里可以全身心的放松,感受这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心里非常愉悦。
游客:从三明来这里的,这里挺好的,有山有水,空气又好。)
这个受群众喜爱的休闲旅游胜地,过去却是全国闻名的强度水土流失区。最严重的时候,山地面积的七成多都是荒山。
长汀县三洲镇党委书记 廖飞说: 我身后的这一大片原来就是寸草不生的火焰山,现在山上花果满山,山下花草连片,水里还有很多国家级保护动物都回来了。
在湿地公园周边,是三洲万亩杨梅基地。1993年,当地林业科技人员为了寻找一条生态建设与农民增收双赢的水土治理之路,在水土流失最严重的荒山上试种杨梅,同时以政府补助的形式,鼓励群众开发荒山、上山种树。
杨梅种植大户易水火生告诉记者:(我)种了700多亩(杨梅),发展果树,一个是增加收入,第二个山上绿化起来,减少水土流失,气候也改变了。利国也利民,又利己。
长汀县林业局局长巫成火说:千家万户上山植树造林,让他们有积极性,就是让他们有积极性造林的同时,也让群众看到有钱赚的奔头。
如今的三洲镇改头换面,昔日的红壤火焰山上花果满山。虽然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超过100万亩,但仍有水土流失面积48万多亩,而且已治理的水土流失区的生态功能脆弱,还存在反弹的可能。
长汀县林业局局长 巫成火说:山绿起来以后,如何让山美起来,实现山林生态系统的最大功能,最稳定的生态功能,山上生态固水保土保肥最强生态功能。如何让湿地公园发挥更大的功能,我们也在做探索,核心区以保护为主,实行比较严格的保护。
汀江国家湿地公园就起到生态自我修复的功能,长汀以三洲镇为中心,将附近三个乡镇12个行政村的590.9公顷地域全部划入湿地保护范围。通过补植阔叶树种等手段,提升生物多样性,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场所。
如今的湿地营造出的小气候正在直接影响着周边地域。在湿地公园范围内的河田镇板栗种植大户赖金养的千亩果园里,她不仅种上了热带水果百香果,还仿野生种起了对生长环境有着苛刻要求的名贵中药材、铁皮石斛。
板栗种植大户赖金养告诉记者:水土流失(治理)很好了,生态各方面都好了。林子里,地下有灵芝,中间树干有(铁皮)石斛,还可以养鸡,我还准备种百合,林下经济可以带上去。
水源得到涵养,稻田变成了粮仓,种粮大户李文孙说,现在田肥水足,种粮效益也比以前高了。
种粮大户李文孙说:以前这块土地,水稻都长不好,现在能够种双季稻,亩产在1200斤以上。
据介绍,目前长汀森林覆盖率达到79.8%,饮用水源水质达地表二类标准。而源于青山绿水所创造出来的林下经济、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等现代农业和家庭经营项目让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增长超过10%。